花不知,人不晓——用精神分析看胖猫

“只有花知晓”是谭竹花店的名字,选择这几个字作为文章的标题,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意义不应该只局限于同情胖猫,讨伐谭竹的层面。


胖猫年仅21岁,他的恋爱有着很强的自恋元素,这种爱将谭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当自体意象的“另一部分”因为分手被斩断,那么就释放出大量暴力性愤怒指向之前所爱之人——谭竹,导致谋杀意念。但由于它又和爱的感觉产生冲突,因此愤怒只能转向自身。同时,分手导致的自尊丧失加重了无价值、“什么都不是”的恶性幻想,最终胖猫杀死了自己,同时他也用自杀的方式杀死了谭竹。


胖猫将自己对爱的需求投射到了谭竹身上,对谭竹的付出本质上是希望得到相同的反馈。当谭竹表现出不满足,继续索取的时候,胖猫只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并继续加大投注,以期得到谭竹的肯定和自尊感的提升。


胖猫与家人缺少联系,甚至跳江前也未曾尝试寻找家人,这是因为他潜意识中存在对原生家庭的尚未接受的部分,换句话说,胖猫是分裂的,他的内心存在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一部分。他的“自我”无法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而谭竹人格结构中“超我”部分(即道德感等方面)存在空白,她的外在表现很容易吸引胖猫,因为这种看似强大“自我”的感觉正是胖猫所需要的。


爱情的三要素包含“亲密、激情、承诺”,结合以上三点,加上谭竹声称自己是同性恋,还有他们对花店经营的规划,很明显看出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


游戏代练、转账、花店、出租屋、女同等等这些字眼充满时代特征,注定这个话题可以探讨的远远不止上述几点。如今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对青少年在“金钱观”、“爱情观”、“生死观”教育方面都有所欠缺,当我们已经知道结局再去反思,为时已晚。有时候我们明明也知道是家长或者上一辈的问题,往往却又无能为力。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用爱发电的事业不能沦为形式主义,更不能成为互联网上吸引眼球宣扬错误观念的毒鸡汤。小到让一个人走出抑郁情绪,重拾笑容,大到拯救一个有自杀倾向的“胖猫”,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谨以此文献给郁雷鸣先生”

我的毛孩子们——宠物的神奇力量

五一期间,在上海万象天地看到很多人带着宠物狗逛街,品种之多一时间让商业街区成了宠物展。后来在一本杂志1)上看到两篇关于宠物的文章,正好感兴趣,遂做整理。


增添欢乐,缓解压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灵长类动物而言,触摸是爱的重要成分。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痴迷“撸猫、撸狗”:温暖亲昵的感觉在抚摸宠物的过程中得到体验,一些疲惫苦闷随之消减;

抚摸动物可以使人放松,除了通过降低体内皮质醇水平来缓解压力外,它们还有助于提高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带给人们愉悦、安心、幸福的感觉,起到镇静的作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研究发现,与动物相处还可以增加催产素的分泌;

(宠物疗愈中)此外,患者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宠物身上,转移关注点,可以减少对自己的过度关注。

减少孤独感,获得被需要的感觉

提供客观陪伴:宠物在生活中的角色更多像是家人一样,有时候甚至取代了其他社交网络成员;

作为沟通桥梁:宠物的拥有和照料可以增强现有的社交关系,也能促成新的社交关系;此外,拥有宠物在社交中还可能给人带来“有爱心”“爱生活”的光环效应;

(宠物疗愈中)在养育照护宠物过程中,患者会发现自身的价值,感受被需要的感觉,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病因来自对人际关系的失控,而养宠物弥补了患者部分缺憾,对疾病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通过养宠物逐渐改善掌控感后,患者仍需继续训练人际交往。)

主人绝对的主导,宠物无条件的接纳与低需求

单向主导:在人际关系中,双方都有自主意识,那就给这段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而在宠物与主人的关系中,主人是绝对主导的,宠物则以绝对的“忠诚”处于其中。这种忠诚属性对于缺乏人际安全感的人而言十分宝贵;

有的创伤经历者甚至会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到宠物身上,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从而在宠物的关系中体验到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

有时候宠物还能体察到主人的情绪状态,并予以回应。(宠物疗愈中)宠物给予患者的温暖,无条件地爱主人,通常会以各种方式向人传递愉悦和友善,它们对主人没有过分的需求,不会造成威胁,患者不需要进行过多思考,很容易建立情感连接,通过情感的回馈可以建立人的自信与责任感。这种“宠物赋能”是宠物帮助患者从严重精神疾病中康复过来的重要方式之一。

增加运动机会

养宠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会让人动起来,这与心理治疗里行为激活的策略很相似;

此外,照顾宠物所需的日常活动还为个体提供了目标感和秩序感,让人们从烦恼中转移出来,从而避免沉迷于负面情绪。

成功照顾宠物还能提升个体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自我效能,养宠物让个体在与他人交往、处理事务时更有把握,进而产生更高水平的自尊和更低的社交焦虑;

通过运动与场景变化改善心情,保证了生活作息规律,获得秩序感与控制感。在与宠物医生或其他宠物主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身体健康风险

动物毛过敏;人兽共病;接触中可传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皮肤病、抓伤、咬伤等;狂犬病、鹦鹉热、弓形虫感染等恶性疾病。

因此饲养宠物应当注意好防疫和卫生清理,也要格外注意孕妇、老人、小孩与宠物接触后的情况。

心理准备

充足的时间与耐心;自己、家人及共同居住者是否对动物毛过敏,害怕动物;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提供宠物的食物、玩具、医疗等相关费用;正确面对宠物的生命周期,包括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了解不同宠物的不同需求,作为主人心理要有提前预期。

人际屏蔽风险

有研究发现,养宠物的人对他人的喜欢和被他人喜欢的感觉都比没养宠物的人低;抑郁情绪较高的个体养宠物的比例更高等。当然这些不能完全说明人们是因为孤独才去养宠物,还是因为养了宠物变得与他人更疏远。但实际生活中确实可以观察到,有人因为宠物推掉了正常社交,也有人会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唯一”。当宠物成为一个逃离现实社交的避难所时,心理健康的风险就增加了。


1)
本文摘自《心理与健康》2024年4月第四期 :《因宠知爱:浅谈宠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宠物疗愈的神奇力量》

 

 

逃家小兔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想要离家出走。2)
他对兔妈妈说:“我要离家出走了。”
“如果你离家出走,”兔妈妈说:
“我会一直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兔宝宝。”

“如果你一直跟着我,”小兔子说:
“我就变成河里的一条鱼,从你面前游走。”

“如果你变成河里的一条鱼,”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渔夫捉住你。”


“如果你变成渔夫,”小兔子说:
“我就变成山顶上的一颗石头。”

“如果你变成山顶上的一颗石头”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登山者,爬到你在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登山者”小兔子说:
“我就变成花园里的一朵花。”

“如果你变成花园里的一朵花”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花匠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花匠找到我,”小兔子说:
“我就变成一只鸟,从你面前飞走。”

“如果你变成一只鸟从我面前飞走,”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你栖息的树。”


“如果你变成我栖息的树,”小兔子说:
“我就变成一艘小帆船,在你面前扬帆离去。”

“如果你变成一艘小帆船离我而去,”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风,我想要你去哪儿就把你吹到哪儿。”


“如果你变成吹我的风,”小兔子说:
“我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杂技演员,在天上踩着钢丝来找你。”


“如果你踩着钢丝来找我,”小兔子说:
“我就变成一个小男孩,跑进屋子里。”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进屋子里,”兔妈妈说:
“我就变成你的妈妈,把你抱在怀里。”


“烦死了!”小兔子说:
“我还是待在这儿做你的兔宝宝吧。”

小兔子不走了。
“吃个萝卜吧。”兔妈妈说。



2)
译自《The Runaway Bunny》(1942) ISBN:978-0-06-077582-7

 

 

“絕”

老虎与草莓

老虎与草莓

一则禅宗寓言3)

佛陀在佛经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在田野中穿行,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追着他,他一路逃跑。来到一个悬崖边,他抓住一根野藤的根,从悬崖边上跳了下来。老虎在悬崖上嗅着他的气味。那人颤抖着低头看向悬崖深处,另一只老虎在下面等着他。现在只有藤蔓支撑着他。

两只老鼠,一白一黑,一点一点地开始啃咬藤蔓。这时候,男人在他附近看到了一株新鲜的草莓。他一只手抓住藤蔓,另一只手摘下草莓。味道真甜!

A Parable

Buddha told a parable in a sutra: A man traveling across a field encountered a tiger. He fled, the tiger encountered after him. Coming to a precipice, he caught hold of the root of a wild vine and swung himself down over the edge. The tiger sniffed at him from above. Trembling, the man looked down to where, far below, another tiger was waiting to eat him. Only the vine sustained him.

Two mice, one white and one black, little by little started to gnaw away the vine. The man saw a luscious strawberry near him. Grasping the vine with one hand, he plucked the strawberry with the other. How sweet it tasted!


3)
摘自《Zen Flesh, Zen Bones: A Collection of Zen and Pre-Zen Writings》(1998) ISBN:978-0804831864

 

 

“谨以此文献给互联网先驱亚伦·斯沃茨

逃离信息孤岛_用RSS的方式订阅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不错的信息获取来源,但是阅读体验一言难尽:
当你在消息推送中查看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你会看到其他不相干的微信公众号,同时不乏各种烦人的广告;
因为没有分类和标签功能,当你想去查看某个公众号的文章,你又需要重新搜索。
如何拥有一个清爽的微信公众号阅读体验?本文提供几个实现方案。


对于不想折腾的朋友,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你只需要:

  1. 下载微信读书APP并登录;
  2. 在搜索栏输入公众号名称;
  3. 选择你想阅读的公众号,点击“加入书架”;
  4. 开始阅读。

微信公众号不提供RSS订阅,所以需要我们自己生成公众号RSS。目前也有网站提供公众号订阅服务,比如今天看啥,Github上也有相关的开源项目,比如RSSHub操作文档)、liuli等。“得益于”微信“优秀”的反爬机制,很多方案已经逐渐失效,这里提供一个基于微信读书生成RSS订阅的教程。


1.安装docker

2.添加项目模板:

a.上图步骤5:复制粘贴wewe-rss项目的docker-compose.yml或者 docker-compose.sqlite.yml。(后者占用内存更少)

b.建议修改yaml中的环境变量:

 MYSQL_ROOT_PASSWORD:****** (数据库密码)
- DATABASE_URL=mysql://root:******@db:3306/wewe-rss?schema=public&connect_timeout=30&pool_timeout=30&socket_timeout=30(数据库密码)
- AUTH_CODE=******(服务接口请求授权码)

3.添加Compose项目

上图步骤3中,选择刚刚创建的项目模板。

4.点击“添加”,稍等片刻,后台自动部署。

部署成功后,即可在端口:4000访问。


1.进入账号管理,点击添加账号,微信扫码登录微信读书账号;

2.进入公众号源,点击添加,通过提交微信公众号分享链接,订阅微信公众号;

3.点击右上角RSS,即可打开RSS订阅地址。推荐使用RSS阅读器:inoreaderfeedly

如地址无法订阅,请启用域名访问并设置反向代理。

 

 

“在你抛出硬币的那一刻,你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

相爱相杀还是相敬如宾?你需要做的可能并不是选择题

最近在抖音上刷到一位情感博主:两情相悦的艺术,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相爱相杀还是相敬如宾?我该怎么做,讲的是一位女生在前男友和相亲男之间抉择的困惑,和博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主要摘录,还有我个人不同的看法。

女生的信息: “我今年30,体制内,硕士 未婚 现在情况是:(2个男生与我条件都匹配)

  1. 一个是自己谈的,谈了将近一年了,很喜欢他。但是他情绪自控能力不好(一点小事就喜欢吵架砸东西);和异性没有边界感(喜欢和各种人微信聊天自律性较差,耐不住寂寞,他在我们谈恋爱期间精神出轨过2次被我发现);对我不坚定(之前多次提出见父母,他都没答应);每次吵架都吵的很凶,但由于他每次都痛哭流涕下跪道歉的特别诚恳,每次见到他我就会心软于是分分合合很多次,每次分手都不超过3-5天,和他在一起时自己会很开心,但内心对他已经失去了信任,只要他不接电话,我就会情绪失控。
  2. 另外一个男生是父母介绍相亲认识的,性格很好,很诚恳,他父母都对我很好,很重视。认识了两月,性格温和,不会撩女生,我不喜欢,但也不讨厌。

和男朋友分手后,他一直纠缠着,心里还是喜欢他,有时候想闭着眼嫁给他,可是他又表现出犹豫,有时候又想一气之下嫁给别人算了,可又怕和相亲的男生没有感情,相爱相杀还是相敬如宾?不知道怎么做?”

原博主的解答:

  1. 喜欢前男友以及依赖原因:从小被父母或者生活环境忽视、轻视,不被关爱,甚至被剥夺了自主意识,从而形成了两种心理特质:迟钝麻木,求虐。这位女生对前男友(第一个男生)的“喜欢”不是情感,更谈不上爱,而是一种心理需求,所谓和第一个男生在一起“很开心”只是心理需求满足后的放松和被“伤害”以后的心理兴奋,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放不下第一个男生是因为这是目前唯一的心理满足点和兴奋源,所以会形成心理依赖。
  2. 正常男生并不掌握满足这位女生心理需求和过度负性刺激她产生心理兴奋的技巧,所以这位女生对相亲男(第二个男生)“不喜欢,但也不讨厌”。
  3. 在以往案例中,一位25岁女生与“第一个男生”结婚,一年半后离婚,这样的女生在经过离婚大战后,极大地修正了心理机制,更好找对象,“风情”4)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对男生吸引力很强。
  4. (与第一个男生)结婚-离婚这一路径在实现中对心理调整效果最强烈的(但也并非绝对),但是这位女生年龄没有很多空间了,再折腾比较麻烦。其次,除了与前男友的交往方式,现实生活中其他方面对这个女生的刺激和关注,也能够给这个女生带来心理需求的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职业、心理机制和心理需求都会发生改变,即对第一个男生的心理需求进一步下降,对第二个男生的心理和意识需求越来越强。所以选择第二个男生更为合适,即便一开始感觉不强烈,在婚后心理和感情经过发展将是会越来越好的。

hao's notes:我不同意原博主的部分观点,甚至反对他对女生提出的选择“第二个男生”的建议。

原博主是上海某大学的老师,其主要讲授的是大学里的男女恋爱关系,他抖音直播间连线的对象也是以女生为主。不得不承认,在大学这一阶段,年轻男性在男女关系中关注更多的是性,而女生关注更多的是对亲密关系本身。所以在原博主的眼中,“第一个男生”可能是他见过最多,也是他最不看好的一类男生,加上“第二个男生”貌似与“第一个男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在这种“对立的局面”,原博主直接给出了建议,我觉得严重有违心理咨询操作要求和最终目的。

原博主委婉地指出了这个女生存在“心理机制”的问题,但负责任的咨询师/治疗师应当进一步地疏导女生的情绪,通过更多的交流找到这个“心理机制”背后的成因,通过专业的方法引导这个女生认识自己的这一机制,并处理好这一机制,让女生自己去思考和做选择,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出建议。

一方面,就算这个女生在理性认知上选择了第二个男生,她对刺激和关注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很可能会在婚姻之外寻求另外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我们无法确定第二个男生就是真正意义上“值得依赖的、好的男生”。从女生提供的只言片语中,原博主把第二个男生想的过于合适了,两个男生并不是对立和分裂的关系,只是两个候选,是需要这个女生自己去深入考察和判断的。

所以说,相爱相杀还是相敬如宾,对于这个女生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选择题,她不应该在这种偶像剧般的剧情里面过于自恋,而是应当先内省,她对前男友的“放不下”,和对相亲男的“不确定”本质上是本能需求和理性思考的冲突,正如原博主所言,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都会发生变化,这个女生应当先勇敢地直面自己这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个恶魔般的心理机制对她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少,跟第一个男生在一起,她也就不会患得患失,跟第二个男生在一起,她也能甜甜蜜蜜,甚至除此之外,她可能还会遇到更好的更合适的,第三个第四个男生。

最后祝这个女生幸福。


4)
这是原博主视频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 start.txt
  • 最后更改: 2024/04/06 02:39
  •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