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和序


每一种文化,或者语言背景下的人,要学习而研究精神分析,就必须面临自己文化和语言的俄狄浦斯情结,它犹如一座雄伟的山峰,矗立在精神分析学术之路上,既是弗洛伊德树立的概念之山,也是需要后者学习去体验、超越的潜意识心理之山。

作为俄狄浦斯情结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狄浦斯三角着重从人际关系结构的角度对这个概念进行探讨。如果把精神分析理论以关系的发展为轴线展开,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三角关系”阶段,逐渐演进到“无我关系”阶段的过程。

弗洛伊德在最初建立精神分析理论时,主要是从内在的心理结构模型来理解内心的冲突。“俄狄浦斯情结”是其中的重要主题,探讨的是关于“孩子——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冲突,这个时期可视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三角关系阶段,也称之为经典精神分析阶段。

随着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发展,精神分析学家看到了在前俄狄浦斯期中,母亲角色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了以“孩子——妈妈”关系质量为核心的客体关系理论。此阶段可以看作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二元关系阶段,也称为客体关系理论阶段。

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发现,一个人的自尊感、自我充实感、自我一致感、价值感等对自己的心态是影响巨大的,重点关注到自恋的主题(包括健康的与病理性的自恋)。从“自体——自体客体”的关系角度来解释自体感。此阶段被看成是精神分析的一元关系阶段,也叫自体心理学阶段。

受佛学思想的启发,精神分析学家发现提高放下对自我概念执着的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内心宁静,解除内心冲突的重要途径,由此出现了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intersubjectivity)的理论阶段,也可以看作是“无我”的关系阶段。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最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了解俄狄浦斯,是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了解人性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途径。经过一百多年的心理学发展,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质,人们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些更新,甚至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其重要性却依旧是无可置疑的,

早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关注点,往往更多在性上。

但是,仅仅从性的方面去理解俄狄浦斯情结,还是不够深入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核心,与其说是以性为中心,不如说是一个关系问题。父亲、母亲和孩子之间,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一个人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三角关系,对自己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在三岁到六岁左右,叫俄狄浦斯前期,这个年龄阶段是人学习如何理解和处理关系的阶段,这个阶段发展得不好,就会产生性格中的一个隐患,并影响其成年后的心态,造成很多问题。

并不是有三个人(或更多)就会有三角关系,因为那时候,他会觉得所有人都围绕着自己,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但他不知道别人之间也有和自己无关的关系。

到了三岁左右,他突然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些事情,是和作为孩子的自己无关的。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并非是家里的“绝对中心”。性之所以重要,在我个人的理解,也许就是因为父母的性关系,是第一种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事瞒着自己的关系。孩子受到的最大冲击在于“你们有事瞒着我”,也意味着“我不是中心”以及“我不能掌控一切”,这对孩子的内心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一个人要想改善当下的心理模式,最重要的是看清儿时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对自己的影响。

好在人类的智力已经进化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程度:建立简单的模型,去理解复杂的对象。现代物理学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模型,复杂的对象就根本不存在。透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天机。

在具体讨论作为模型的俄狄浦斯情结之前,我们需要铺垫一点东西。就是什么是精神分析的态度。态度即预设立场,精神分析的态度是指,在我们理解所有的精神现象时,都必须深入到潜意识层面。这个态度,对于读懂张天布这本书,也尤为重要。

首先,三角关系是一个完美的“设计”,它为一个人类的新个体配备了足以成长得健康的外在关系环境。从受精卵到胎儿到出生之后一个月的新生儿,他们是某种意义上真正的“独立个体”,因为身处原始自恋,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关系。之后开始有跟母亲的二元关系,然后意识到父亲的存在,进入到三角关系。从一到三,看起来是两个数量级,但在精神规模的扩大上,却可能远远不止如此,老子对此的评论说:三生万物。

三角模型在此的意义是均衡,意思是在家庭关系中,父母的力量要基本一样强大,否则均势破坏,孩子作为第三方的存在也会被削弱,各种病理性的情形就会滋生。在此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模型的衍生立场:反对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反对男主外女主内(影响家庭小环境的均衡),以及反对任何关系中(爱情中也许除外)的排他性(比如狭隘民族主义者对非我族类的排斥),等等。

其次,关于自我限定。俄狄浦斯冲突的本质是:停留还是超越。这有两个关卡。一是从二到三被阻隔,最近中国心理学界讨论很多的父亲缺席的问题,就跟这有关,二是囿于小的三角关系,无法“三生万物”,沉溺“三原色”而拒绝花花世界的万紫千红——这是俄狄浦斯情节最原初的含义。这一切都是因为,潜意识幻想层面的远走高飞,都意味着弑父娶母,都要被严惩。

  • 阅读笔记/基础知识类书籍/冲突背后的冲突_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前言和序.txt
  • 最后更改: 2024/05/08 21:42
  • hao